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灿烂。
西凤酒原产于陕西省宝鸡、(西府)凤翔、岐山、眉县一带,唯以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声誉最高。这里地域辽阔,土肥物阜,水质甘美,颇具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地利,是中国着名的酒乡。它始于殷商,盛于唐宋, 西凤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歧山、吹萧引凤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苏轼任职凤翔时,酷爱此酒,曾有“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手工艺)”的诗句,后来传为佳话。
风格独特
西凤酒以当地特产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曲。工艺采用续渣发酵法,发酵窖分为明窖与暗窖两种。工艺流程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的贮存,然后进行精心勾兑方出厂。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幽雅、诸味谐调,回味舒畅,风格独特。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属凤香型大曲酒,被人们赞为它是“凤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凤酒为适应各地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推出33度、38度、39度、42度、45度、48度、50度、55度、65度等多种度数。
适时饮用,有活血驱寒,提神祛劳之益。
西凤酒的工艺特点与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白酒有着明显的区别,兼有清香、浓香的优点,因而有独特的凤香型特点。
泸州老窖特曲
泸州牌、麦穗牌泸州老窖特曲又称泸州老窖大曲酒,是四川省泸州老窖酒厂的产品。
泸州古称江阳,酿酒历史久远,自古便有“江阳古道多佳酿”的美称。泸州地区出土陶制饮酒角杯,系秦汉时期器物,可见秦汉已有酿酒。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出兵江阳忠山时,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营沟头龙泉水酿酒,其制曲酿酒之技流传至今。宋代酒业较为兴盛,熙宁年间酒课为“一万贯以下”,据《宋史》载泸州等地酿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大酒系烧酒。诗人墨客留有赞酒诗文,黄庭坚曰:“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杨慎曰:“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又曰:“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张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酿大曲酒。明代万历十三年(1586)泸州大曲酒工艺初步成型。《泸县志》载:“酒,以高粱酿制者,曰白烧。以高粱、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开业。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个酒窖,其大曲酒脍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号为“温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个,其中6个建于1650年左右,4个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烧酒糟户达600余家,“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
发展进程
1952年以金川酒厂为主吸收未参加联营的17户酒坊成立四川省专卖公司国营第一曲酒厂。1955年将四个联营酒社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其第一曲酒厂改为地方国营酒厂。1960年两厂合并为泸州曲酒厂,1990年易为现厂名。1952年按泸州老窖大曲产品内在风格上的细微差异进行分级,分为特曲、头曲、二曲、三曲,其品级最高的为特曲酒,也是出口的泸州老窖大曲酒。
四大特色
泸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优质糯高粱,用小麦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质量标准,酿造用水为龙泉井水和沱江水,酿造工艺是传统的混蒸连续发酵法。蒸馏得酒后,再用“麻坛”贮存一、二年,最后通过细致的评尝和勾兑,达到固定的标准,方能出厂,保证了老窖特曲的品质和独特风格。
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具有浓香、醇和、味甜、回味长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种。
华老题诗
华罗庚题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无忧,特曲是尝;产自泸州,甘洌芬芳。”
古井贡酒
古井牌古井贡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厂的产品。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汉代酿有酒品闻名着称。据《魏武集》载: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献过“九酝酒法”,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今仅上献。”“贡酒”因而得名(古井贡酒是集团的主导产品,其渊源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一直作为皇室贡品。)。据《亳州志》载:酿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年)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酿酒尤佳,故名“古井贡酒”宋代时亳州酿酒业很发达,熙宁年间的酒课达“十万贯以上”。明代初期,怀姓商人在减店集建“公兴糟坊”以酿“减酒”闻名于世。清代,亳州酿有众多酒品,《亳州志》载:“酒品,高粱酒俗曰大曲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传陈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药酒,用药曲蒸成,惟夏月饮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红,其味甜;老酒,其香味仿佛绍兴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酿成;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皆高粱酒之染色者”,可见亳州酿酒业发达。1925年,城内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着称。
发展1959年转制为省营亳县古井酒厂。公司拥有员工7300多名,集酒业、商旅业、房地产业、类金融业等产业为一体,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在2007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中,古井集团位居第365位,在整个安徽企业集团中排名第8位。在2009年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古井贡以46.60亿元位居第175位,并获选“影响世界的民族品牌”。
特点
古井贡酒以本地优质高粱作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沿用陈年老发酵池,继承了混蒸、连续发酵工艺,并运用现代酿酒方法,加以改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酿出了风格独特的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醇如幽兰,酒味醇和,浓郁甘润,粘稠挂杯,余香悠长,经久不绝。酒度分为38度、55度、60度三种。
历史荣誉
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是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唯一获金奖的中国名酒,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荣誉,被世人誉为“酒中牡丹”。公司主打产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以“桃花曲、无极水、九酝酒法、明代窖池”的优良品质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酒,并获选2009年全国“两会”政协宴会用高档白酒,重返国宴。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位列中国白酒企业前十强,2008年10月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中国白酒业第一家AAAA景区。
董酒
董酒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历史追溯
董酒产于贵州遵义董酒厂,属大曲其他香型优质白酒;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
董酒厂坐落在遵义市北郊距市区7.5公里的董公寺,往北40公里是着名天险"娄山关"。川黔铁路和公路都经过此地。这里地处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由于大娄山脉的调剂,董公寺一带局部小气候稳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田地肥沃,绿树成荫,清泉漫流,环境幽静,很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是一个酿酒历史悠久的地方,董酒因创始于此地而得名。
"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庙,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划定庙产,委人管理,终因经营不善,致"西乐庵"墙倾瓦塌。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随道路两旁的街道,以寺名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现为董公寺镇政府所在地,寺庙已改为董公寺镇中学。
董公寺一带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蒸馏酒至少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至清未,这里的酿酒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曲酒作坊处处可见,酿造技艺互通互融,仅董公寺至高坪约十公里的地带,就有小作坊十余家。本草用于制曲的工艺被传承下来,本草在制曲过程中抑制、控制、促进了不同的微生物,使得酿酒微生物向有利于酿酒的方面发展,不仅丰富了董酒的内涵,还使酒体具有平衡协调与健康。四十年代初经浙江大学教授提议,将"董公寺窖酒"保留头尾二字,定名为"董酒"。
红军长征期间,于1935年1月攻下遵义城,在这里,红军战士得到极其宝贵的12天休整。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处境非常艰难:面对没有根据地而被迫长期艰苦的行军作战,战士大量伤亡失散,而物资、医疗补给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出征携带的药品都用的差不多了,需要大量补充。红军买光了城内太平洋药房的所有药材,动手术需要大量酒精消毒,就用本地出产的酒替代,当时遵义城比较大的酒坊,就是董公寺窖酒(即后来的董酒)。董酒成为了救助红军伤员的重要物资。一支红军来到遵义城郊董公寺一带,发现这儿的酒质量很好,既能挡寒,还能解乏。一些轻伤员们直接用那窖酒来擦拭身体,消毒化瘀、缓解疼痛,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擞的出发了。自此,董酒的妙用便在红军里传开了,离开遵义时,许多红军战士把随身水壶都灌满了董酒。解放后,与茅台酒一样,当地政府在小作坊的基础上组建成董酒生产企业。
典型风格
董酒采用优质高梁为原料,以厂区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为酿造用水,
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蒸"再经量质摘酒,分级陈酿,科学勾兑,严格检验,精心包装而出厂。
这一独特精湛的酿造工艺造就董酒的典型风格: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还有微微的、淡雅舒适的百草香和爽口的微酸,酒体丰满协调。行家们概括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董酒典型风格的内涵,十分丰富,据有关文献报道,董酒含各种酸、酯、醇等微量成份达成百上千种,现还有很多种未被认识。经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初步探明,董酒香味成份与其他名酒不一样,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丁酸乙酯,高级醇总酸含量较高,是其他名酒的3-5、2-3倍,乳酸乙酯含量则是其他名酒的二分之一以下,"酯香、醇香、百草香"是构成董酒香型的几个重要方面。
董酒虽然是国内出酒周期最长的白酒之一,却因为种种原因,奇迹般地保存了近万吨十多年以上的基酒,这是无可比拟的宝藏,也是董酒重回中国白酒巅峰的保障。
荣誉
董酒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83年,国家轻工部将董酒工艺、配方列为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并将秘密等级提升为“机密”级。1996年、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保密局又重申这一项目为“秘密”,对外可参观、但不许介绍、不许拍照、严禁泄密宣传,并将保密期限规定为“长期”。
董酒1963年被命名为贵州省名酒,1986年获贵州省名酒金樽奖,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金奖。1991年在日本东京第三届国际酒、饮料酒博览会上获金牌奖;1992年在美国洛杉矶国际酒类展评交流会上获华盛顿金杯奖。
评价
2008年,华人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品尝董酒后,赞许有加,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并欣然为董酒题词:“千载佳酿,绝密配方,贵州董酒,中国名酿”。
2008年来中国访问并受到中国政府隆重接待的汤加国王乔治·图普五世,在品尝了董酒之后,欣然将董酒列为“汤加王室特供酒”,并在成功访华的答谢宴会上用董酒接待了七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和武官。
2010年,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品尝了董酒后,极为赞赏,并作《董酒颂》一诗:“董公寺内有酒神,百八中草品种珍,煮泡串蒸工艺巧,养生保健久驰名。”